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凡事看清楚
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摘录 - 张化桥先生的短文
英美最近在家忙的不得了,天天和国安法干上了,英国懂不懂什么叫“关你什么事?”你还以为你还在掌控香港吗?你用中英联合声明来混淆视听,可知人们是认识字的,可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愚弄大众已经是过时的手法了,麻烦你们拿出新式的外交工具来吧?真闷。
请看以下张先生的文章。
我今天的领英文章,取笑一下大英帝国。
Does UK dictate its relations with China?
Today’s FT editorial says “UK’s ties with China are set for a sea change. Beijing is a strategic rival but one with which Britain must engage”.
We have seen many such statements. Do they mean half a relationship, a half-hearted relationship, or a cold relationship?
Is China begging for a relationship? Is China’s eagerness for a relationship always a given? Does Britain control the pace, the degree and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Clearly the UK-China relation is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Britain does not have full control over it.
When you have been a power for too long, you can be forgiven for thinking so without thinking.
摘录文章 - 談伸鏹
談伸鏹: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專訊】上周用了古羅馬帝皇尼祿(Nero)來比喻現今美國,引來不少迴響。感謝讀者指出尼祿僅是Julio-Claudian皇朝的最後一個帝皇,並非整個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細心的朋友更指出小提琴發明於16世紀,所以尼祿不可能
一邊拉小提琴,一邊觀賞羅馬在燃燒。哈哈,這個我是知道的(我也拉小提琴),但既然野史說他在拉小提琴,更具戲劇性效果,why not撒個小白謊言?較肯定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試過一手拿著電視遙控器,另一隻手拿著KFC雞腿,一邊大發雷霆,一邊在Fox TV收看美國暴亂新聞!
心水更清的朋友指出今天美國更像羅馬帝國共和年代的末期,Sulla將軍擁兵自重,兩度擔當Roman Consul,更成為Roman Dictator,亦為後來的Julius Caesar「登極」鋪路。
大家不用對這個羅馬比喻太過認真。重點是美國,一個比羅馬帝國更偉大,統領了世界75年的世界一哥,到了今天,整個帝國已出現很多裂痕。美國正面臨疫症,重開經濟和種族關係導致的社會動盪等相關內部問題,同時又因不安全感而感到被中國崛起所挑戰。最危險的是特朗普自毀長城,不斷努力削弱和摧毀幾乎所有把美國變得強大的體制和基石,包括民主機制必須有的求存同異精神,對事實和尤其科學的尊重,對移民的歡迎和包容等。
今年美國大選,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意義,將影響到未來興衰,甚至世界和平。距離大選仍近5個月,變數尚多,甚至能否如期舉行都有一點不確定性。
美選舉人票制度扭曲民主
現在要作出準確的選舉預測仍太早,但可以先作出一個較有把握的預測。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幾乎肯定他仍必輸掉普選票,幅度可能比上次的300萬更大,亦即是繼續反民主!美國選舉人票制度的扭曲絕非偶然,是美國「founding fathers」(國父們),包括華盛頓和傑佛遜等擁有奴隸的南方大地主所精心設計出來的。不幸到了21世紀,此不公平制度不止仍然存在,更被共和黨利用到淋漓盡致,幾乎擔保每次選舉勝利都必定出於輸普選票的反民主結果。在現在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情緒高昂的今天,如不公的反民主選舉結果不停出現,將足以引發文化和街頭內戰!近日民眾包圍白宮的情況已令人極擔心(令人想起去年衝擊香港立法會),如行動變得更激烈,後果不堪設想!
順帶一提將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眾議院極可能仍留在民主黨手上,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只約三分之一議席進行選舉,所以比白宮更難易主,較大機會留在共和黨手上。以傳統華爾街智慧來看,所謂grid-lock,即白宮跟國會兩院,由不同黨派控制,導致政策僵化,無法進行任何重大政策改革,反智地對市場更好。但如從闊一點的社會角度來看,美國如繼續無法進行一些極需要的社會改革,解決部分種族和貧富懸殊問題,再加上槍械問題,後果亦可非常嚴重!
美國疫情失控,引致經濟崩潰,特朗普責無旁貸,但以他永不認錯的縮骨性格,當然盡量推卸責任。美國死亡人數全球第一、英國第二、巴西第三,是純屬偶然還是跟這三個不懂亦不信科學,整天打著民粹旗幟,但其實在分裂人民,甚至草菅人命的無能領袖有關呢?
狂谷股市貧富更懸殊 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以印鈔、派錢,狂谷股市,短期非常奏效,標普指數今年翻正,納指更創新高。但即使如此,仍無法掩蓋每日平均死一千人的恐怖事實,亦肯定影響經濟重開的速度。再者,股市表現愈好,貧富懸殊愈嚴重,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企圖轉移視線,把疫情全部責任賴在中國頭上,以此作為競選主打題材。但人算不如天算,不幸發生了George Floyd死亡事件,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BLM運動。相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很難完全避開種族關係問題。他處理暴亂的手法一如既往的反覆和無能,他的言語,不止無療傷作用,反而每每火上加油,故意挑起更多種族仇恨,恐嚇放狗對付示威者,簡直把人民看待為奴隸!更離譜的是他吹噓經濟表現,竟說到Floyd在天之靈,會讚美正在發生的事情,且對Floyd和人人平等來說,是偉大的一天!此言論驚人地涼薄,有人認為是為了鞏固他的鐵粉支持,證明他有信心連任。
但老實講,根本毋須想太多,特朗普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到了這個年紀已無法遮掩,再加上明顯的cognitive decline(認知衰退),嚴重程度,尤甚於拜登很多,除此亦明顯與現實完全脫節!
BLM已成為了一個全球運動,世界各地大城市,例如倫敦、多倫多、悉尼、柏林等都有大型遊行示威。在Bristol,憤怒民眾甚至把著名黑奴販賣商Edward Colston的銅像掉進河中。
香港是一個奇怪的例外,那麼喜歡遊行、示威甚至暴動,唯獨今次幾乎完全沒有人發聲支持BLM,大規模遊行更加沒有。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前曾有數人舉牌抗議,但反被人說是北京派來的。不支持BLM原因上周我已說過,不少香港人是支持特朗普的,而他們本身也是極端種族主義者,過去一年不斷做出各種嚴重種族歧視的暴力罪行。不少香港人故意指出Floyd有多次犯罪紀錄,他的死幾乎是咎由自取,支持BLM的人都是儍瓜。他們還替特朗普開脫,反而不斷指罵黑人總統奧巴馬,沒有解決種族問題。不少美國朋友發現這醜陋真相後,非常詫異和痛心,後悔去年支持香港的示威行動。
更可悲的是某些香港人的論調,竟然與支持特朗普的白種人優先主義者一模一樣。有人指出不是所有特朗普支持者都是種族主義者,但所有種族主義者都必定支持特朗普。
指摘Floyd為罪犯,表面上是正確的,但當然BLM的主旨不在表揚Floyd,而是借此殘忍的事件,道出400年來黑人被系統性捕捉、虐待、販賣、利用、勞役、打壓和歧視的可恥歷史事實。把責任賴到奧巴馬身上,更是雙重歧視,他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黑人總統,已經是提升黑人地位的最大貢獻!
英美鴉片商,荼毒和攻打中國,罪孶深重程度,與販賣黑奴不相伯仲!黑人尚且明白歷史的重要性,可惜不少香港人反而假裝漠視歷史。幸而近日已有所改善,口頭不認,但已被美英疫情和暴亂,弄到頭腦非常混亂。另外,如英國人真的開始懺悔過去罪行,為何仍未把坐落在倫敦St. James的East India Club拆除?
拜登終於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無疑他並非一個最理想選擇,年紀比特朗普更大,精力有限,好好先生形象,但稍欠個人魅力。政綱包括極「趕客」的加稅建議,雖然其實美國非常需要。但這是否就代表拜登一定輸?
事實又未必。在所有全國民調中,拜登一直領先7%至10%,但當然經過2016年的民調失效,已沒有人太相信一般民調。再深入一點分析,在關鍵搖擺州份Michigan、Pennsylvania、Wisconsin和Arizona,拜登都有優勢。最重要的Michigan,拜登優勢正在擴大,有12%之多,但在最有機會投票者中,差距較細。這亦是特朗普早前故意煽動Michigan人民起來反抗疫症封鎖的主要原因。
關鍵搖擺州份 拜登優勢擴大
拜登說明他將選擇一位女副總統候選人為搭檔,是聰明還是愚蠢,難講。當然有資格的能幹女士有很多,包括3名參議員兼前競選對手,Kamala Harris、Amy Klobuchar和Elizabeth Warren,經常被特朗普攻擊的Michigan州長Gretchen Whitmer也是人選之一。暫時看來,Warren對拜登的幫助最大。
雖然拜登有機會贏,但他是否就是最佳人選?答案肯定不是,只是按照傳統,他已拿到足夠的支持票,在黨大會就必將得到提名(何時舉行和形式仍是問題)。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如民主黨明白美國正面對的嚴峻考驗,如尼祿的羅馬正在燃燒,就應該考慮一些非常手段,增加勝出機會。
最基本一招就是盡量提升投票率。2016年贏多300萬票仍不足夠,但在2018年中期選舉,贏700萬就足夠拿到眾議院控制權。今年情緒高昂,投票率應該高,但疫情可能影響投票意欲,所以郵寄投票之爭的確非常重要。民主黨希望所有州份完全開放郵寄投票,不需任何出差,行動不便等藉口,但特朗普就故意中傷郵寄投票的可靠性,誣衊將造成大量「假票」,更陰險企圖減少郵局經費,藉此阻撓選舉。
民主黨想增勝算 紐約州長應參選總統
疫症最嚴重期間,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每天舉行記招,他高大威猛,60出頭,前妻來自甘迺迪家族,絕對是上佳總統人選。厚厚紐約市皇後區口音,能言善辯,聲調抑揚頓挫,講話有點像詩人,時而感性,時而幽默,給人一種可信任和勵志的感覺。他有一個在CNN當主持人的弟弟Chris Cuomo,早前曾染上Covid,但仍堅持帶病工作(地牢隔離),且經常邀請州長哥哥接受訪問。訪問氣氛盡表兄弟之情,還偶爾假裝爭取年邁媽媽寵愛,極受觀眾歡迎(似乎美國人真的最愛看真人騷)。因此馬上很多人呼籲Andrew Cuomo參選總統,或最少爭取副總統提名。
Andrew Cuomo非常像他爸爸Mario Cuomo,同樣曾當紐約州長,也曾被人看好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奇怪地他永遠拒絕,只堅守州長崗位。Andrew Cuomo也一樣,節目上斬釘截鐵回答弟弟,說從未想過參選總統,連副總統都不會考慮。為甚麼?是因為他太愛州長工作?處理疫情失當,無面目參選總統?出於答應支持拜登的承諾?是否來自意大利南部的Cuomo家族的衣櫃裏,有太多骷髏骨頭?
不知道答案,但只知如民主黨真的想贏,拜登或應以大局為重,在黨大會上退位讓賢,勸支持者改投Cuomo,勝算較高。而Cuomo亦不應再扭捏推卻,應把國家興衰放在首位。
最有效的撒手鐗當然是提名極受歡迎的前總統夫人Michelle Obama當副總統候選人,簡直可說:得Michelle,得天下!黑奴後代,普林斯頓本科、哈佛法律學院畢業,背景學歷,一點都不輸給老公。如她願意接受提名,將能幫拜登拉到大量黑人、其他少數族裔、女性(包括白人)、知識分子、年輕人、中間派人士,以及LGBTQ的票。
前總統奧巴馬已表態支持拜登,且開始不點名抨擊特朗普,但不幸至今,Michelle仍表示沒有興趣參選。有人說她極憎恨在白宮的8年生活,每日為丈夫安全提心吊膽;證明做黑人辛苦,做黑人總統也一樣辛苦!但如她明白美國已到頗危險地步,也應該不懼艱辛,挺身而出,為美國前途盡一分力!
如一切按照劇本,不作任何改變,11月大選特朗普對上拜登,其實無論哪一位贏出,美國在未來4年多,必將極可能面對兩個重大裏外政治危機。首先種族關係問題仍極難解決,疫情都可能仍存在,經濟情況亦難說。另外,參考了actuarial tables(保險統計表),一位如拜登的美國77歲男士,平均壽命仍有不錯的10年,但在未來5年內死亡的概率也有23%。特朗普年輕4年(後天生日,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未來5年內的死亡率約20%。更重要的是死亡之前通常會生重病,減低甚至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更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衰退的問題,其實兩位現在已有點跡象。所以死亡率加上身體或精神(更難判斷)出現嚴重問題的概率,需要副總統替代的機會,一定最少50%!即是說這次選舉等如為美國埋下一個政治危機計時炸彈,所以副總統的人選更為重要,必須真的隨時準備好接棒!
誰當美總統都要決定與中國相處方法
對外的危機更棘手。中國崛起是不爭事實,疫情更成為了中美GDP距離加速收窄的催化劑。中國經濟規模有很大可能在未來4至5年內,追到美國。不管誰當總統,都一定要決定與中國相處的方法。友好合作?還是冒著戰爭的風險,繼續惡性鬥爭,企圖延續一哥地位?
白宮重擔實在太難了,這是否大部分有識之士躲起來的真正原因?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2020年6月4日 星期四
摘录雷鼎鸣先生的文章
兩周前,人大常委公布將會在《基本法》附件三中加入港區國安法,恒指應聲大跌1350點。恒指的下跌,顯然反映著兩個因素,一是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市場中充滿不確定性,而投資者是不喜歡不確定性的;二是不知美國政府會出甚麼招制裁香港。
第一個因素會長期存
在,大市也會受其困擾,但對我而言,第二個因素不難預估。因為欠了友刊稿債,我連夜翻查了數據,斷定美國對香港經濟根本沒有甚麼牌可打,文章並在美國出招前刊出。果然不出所料,美國的牌早已被人看透,對香港經濟有如搔癢,市場反應也敏捷,恒指連升多天,到本文執筆時,已基本上追回兩周前的損失。在投資上,我一向寧願秘技自珍,不喜歡冒充燈神教人何時買賣,因為說得對的,別人最多只會多謝兩聲,說得不對的,則可能怨你一世,但這趟若相信我分析及行動快捷的,過去一周應有斬獲,未來則不可知。
美撤資可拆港計時炸彈
美國出招前已盛傳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我完全相信她會這樣做,但香港與美國的經濟關係和30、40年前相比,早已變得疏離,每年本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不到5億美元,如此小規模的輸出,關稅怎會對香港有影響?
香港是美國很想多加利用、以進入中國的金融中心,美國會否在香港撤資?也許一些小動作會出現,例如美國政府可勸喻基金經理減持港股,別人聽不聽是另一回事。若是有資金撤出,對香港是好事。2008年9月金融海嘯以後,大量資金湧入香港,到上月底,11年半以來,資金淨進入1.35萬億港元,金管局也知香港這彈丸之地根本承受不了這筆巨資,所以每流入100元,便透過外滙基金票據吸走70元,這就如有人把大筆款項存進銀行,而銀行知道這筆錢會被隨時提走,所以在銀行櫃枱中留下大筆現金可供提取。若有資金流走,就算多達1.2萬億港元,我算過一下,香港的銀行體制可輕易應付,不但不會出現20多年前亞洲金融風暴時被沽空30億港元便已遇到的困境,還可解除了一個資金過多的計時炸彈。至於聯繫滙率,美國也很難衝擊,而且此制度有利美國,不一定有利香港,美國政府不想見到的,倒是香港放棄港元與美元掛鈎,改與人民幣掛鈎。
美國與英國在港區國安法問題上立場接近,英國揚言會考慮讓香港持有BNO護照的人(1997年前在香港出生的人),若到英國停留,限期可從6個月延至12個月,並且容許他們在此期間找工作,有工作的話,或可藉此申請永久居留。美國政府會否也這樣做?她含糊其詞,也許會有些微動作也說不定。
若英美政府肯真心實意的這樣做,我認為十分值得鼓勵。中央政府口頭上堅持反對一下無妨,但暗中應助其一把,當中好處甚多。
移民潮助留港人士上流
有些人在香港充滿怨言,留此破壞多過建設,留他們作甚?30多年前中英談判時,大量港人為求降低風險,移民到加拿大、澳洲等地,他們不少人賣掉香港的房子、辭掉工作,到了別國後,賣掉房子得到的大筆款項可支持其生活一段時間,但新的職位多半降了一級,比不上香港原有的職位。他們的離去,使到樓市突然多了新盤供應,樓價被遏抑了一段時間;其留下的職位空缺,也使到其他人更有升級的機會,加快了社會往上的流動性。
在外國生活,是一個巨大的愛國愛港培養器。很多人移民外國後,不管是遭到歧視,或是看事物有了距離感,比前客觀,又或是鄉愁使然,很多人都會變得愛國愛港。1998年期間,我在就業專責小組當義工,當時的統計資料顯示,1997年以後移民到外國的港人大量回歸,以致求職者大增,失業率也高企。這批回流港人成熟穩重,皆非麻煩製造者。
若真的有大批港人移民外國,我們可夾道歡送。香港的戾氣可立時大減(也許移民地的戾氣大升),按照30多年前的經驗,留港之人升職機會大增,哀嘆自己龍遊淺水遭蝦戲的人數立時大減,樓價也下跌,很多人的氣也就順了,社會變得和諧。留港人才會否不足?這倒是過慮了。
香港每年大學畢業萬餘人,內地本科加工專畢業每年800萬人,人力隨時得以補充。況且香港未來所需的人才很多都會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科技等有關,又要熟悉大灣區,舊有的人才很多會早晚被淘汰,在外國失業,較在香港失業,對香港的衝擊較低。
真正值得擔憂的,是英美政府說說便算,又或其經濟不景,港人根本在彼邦找不到工作。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摘录周显的文章
不聽美國話,會窮;聽美國話,會死
通常,被美國制裁的國家,經濟狀況一定慘到不得了,例如伊朗、朝鮮,以及以前的伊拉克等等,均是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大倒退。不過,中國的經濟規模大得多,14億人口可直接形成一個勉強自給自足的生態圈,因此估計,它的經濟雖會大倒退,但卻絕不會像其他被美國制裁的國家那麼慘。
博弈的中心並不在於中國不聽美國的話,將會怎慘怎慘,而是在於,如果聽了美國的話,將會有甚麼後果。
從近代史看來,聽美國的話,當美國人的狗,例子十分多。大家最熟悉的是蔣介石,他在華盛頓的最好朋友是當時的副總統尼克遜,兩人私交甚篤,尼克遜訪台時,受到私人接待。然而,後來第一個出賣台灣,訪問中國,和毛澤東來往的,就是尼克遜。
蔣介石由於同美國合作抗戰過,後者對他還算客氣,南越的吳延琰結果是死。韓國作為美國的附庸國,沒有一個總統,有好下場,死得最慘的是樸正熙。樸槿惠為了當總統,連殺父之仇也不顧了,結果是實際上的終身監禁,相信到死的一天,也無法出獄。
薩達姆聽美國的指示,和伊朗打了八年戰爭。後來,他在入侵科威特之前,曾經問過美國,美國沒有表示反對,他便動手了。結果,一夕之間,被打成壞蛋,第一次海灣戰爭,被打到一窮二白。後來,他被懷疑擁有大殺傷力武器,接受調查,因被調查確定了擁有,因而被美軍入侵,殺了,死了之後,才被證實根本沒有大殺傷力武器。
這事件我懷疑正是因為被肯定了沒有,美軍才會動手。如果他死賴不肯被調查,反而沒事。
蘇聯為甚麼會崩潰呢?本來一直沒事,戈爾巴喬夫一旦和美國做朋友,就完蛋了。葉利欽聽了美國顧問建議的震盪療法,經濟也完蛋了。直至普京上台,完全不聽美國的話,方才穩定下來。
卡達菲連炸了西方的飛機,也一直沒事,直至他和美國的關係緩和了,很快就死了。埃及的穆巴拉克當了二十多年美國狗,只是在2003年反對了美國侵略伊拉克,也要死於非命。
總之,美國要你去東,你不聽話,就會捱窮,你聽話,就會死。這是定律。
施永青 觀點 - 摘录
美國能決定香港如何徵收關稅嗎?
香港的反對派危言聳聽,說美國將撤消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現實是美國只有權決定美國自己的對外關稅政策,無權決定香港及其他非美國地區如何向外徵收關稅。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首先來自北京的授權。如果北京不容許香港有獨立關稅區的地位,美國說他容許也沒有用,因為
一個地方的稅務政策由主權國決定,不可能由外國來決定。
以租約為例,紐約只是美國其中一個城市,華盛頓(即聯邦政府)並沒有立法讓紐約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那紐約就只能有與三藩市一樣的關稅;其他國家怎麼自說自話也不能把紐約變成一個獨立關稅區。同樣理由,香港首先要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區,才有條件制訂與中國其他地方不同的稅制,才有獨立關稅區的地位。這個地位,來自基本法的授權,而非來自美國的特許。美國能決定的只是美國如何徵收香港輸美產品的入口稅,與是否限制某些產品輸往香港罷了;但美國無權決定,香港是否採用與中國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關稅制度。
美國現在之所以這樣大言不慚,好像世上甚麼事情都由她說了算一樣,是因為她現時還是全球最強的國家,她如何強橫霸道,別國也沒奈何。譬如,她要制裁伊朗,對伊朗進行禁運,歐洲有些國家本有不少生意與伊朗往來,但礙於美國的權勢,亦不敢不從,以免自己的國民落入孟晚舟一樣的命運。中國是少數敢於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所以非打壓中國不可。
不過,今次美國要在關稅的問題上制約香港,並不如反對派說得那麼容易。因為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對大部分進出香港的貨物都不徵關稅,至於美國要不要這種著數,悉隨尊便;但美國再強也沒法逼香港非加徵其他國家的關稅不可。其他國家一樣會受零關稅吸引,繼續與香港做生意。
特朗普威嚇說,要收回給香港的特殊待遇;但現實是香港得到的特殊待遇不多。經香港轉口去美國的貨品,美國都要視產地來源來徵稅;所以來香港兜個圈只會增加運費與行政費用,不會有稅務上的優惠。此之所以,近年香港的轉口貿易與物流運輸都生意下降。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從全球排名第一,跌到排名第七。這種趨勢,不管美國是否制裁香港,也會繼續持續。
另一方面,美國亦不會讓香港買了美國的產品後,就可以隨便賣給美國要求禁運的國家。由於犯禁的後果十分嚴重,大部分正當的香港商人都不會去冒這種風險。香港並沒靠「偷雞」做多了很多生意。美國並沒有在這方面給香港甚麼特殊待遇,所以即使今後進一步收緊,對香港的影響亦不會太大。香港能夠做的,是繼續對絕大部分輸入香港的貨物都不徵關稅,以維持香港在外貿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