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摘录施永青先生文章 - 把阿富汗的資產用來賠償9.11苦主恰當嗎?

          很多人对国际新闻事务,或者别的弱小国家的新闻可能只求看过了,而不去追究稍微深一些,感谢有施先生这样的有责任之士把事情刨析的一下,让有心人再去解读一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事情本质。 


 把阿富汗的資產用來賠償9.11苦主恰當嗎?



日前,美國總統簽署行政命令,把塔利班重掌政權後被凍結在美國的資產解封,一半用作賠償9.11事件中罹難者的家屬,另一半用作對阿富汗的人道援助,主要透過聯合國屬下的援助組織去進行。



此,塔利班政府當然提出強烈抗議,認為美國是強搶阿富汗人民的財產,體現美國政府在道德上的墮落。阿富汗各地亦爆發一連串的抗議活動,重申阿富汗人民永遠不會接受別國可以自把自為,把阿富汗的外匯儲備隨便凍結或作其他用途。連阿富汗前總統卡爾紮伊也認為美國這樣做,是對阿富汗人民的暴行。卡爾紮伊是2001年上次塔利班倒台後,由美國扶植出來的首任總統,他的立場一向親美,連他也這樣說,顯示美國今次這樣做是多麼不恰當。

原因是塔利班上台後,立即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嚴格制裁,不但受到戰爭長期破壞的經濟無法收復,連人道援助亦因外匯中斷而無法進行。入冬以來,阿富汗糧食不足,可謂飢寒交迫,如果還得不到及時援助,估計有一百萬兒童可能因而喪失生命,所以大部分國際救援組織,都贊成把這筆解封的資金全部用作對阿富汗的人道援助。

這筆錢主要是阿富汗中央銀行放在國外的外匯儲備,據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總數約有95億美元,主要放在美國,亦有部分放在歐洲。國際救援組織為緩和阿富汗的人道危機,當然希望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阿富汗的人道援助上,其迫切性遠大於放在對9.11罹難者的賠償上。

國際救援組織覺得美國在作出這項決定時,應更多地諮詢持份者的意見,亦應該檢討做法是否符合國際法,更應該衡量一下怎樣分配法才能令更多的人得益。

今次美國解封的資金共70億元,若一半分給阿富汗人民,以阿富汗3,900萬人口計,每人只得89.7美元。若把另一半分給9.11的罹難者家屬,9.11有近2,996個罹難者,每個罹難者的家屬可得1,168,224美元。阿富汗人一人分不到一百美元,而美國的罹難者卻一個人分到超過一百萬美元。這可反映,在美國人心目中,阿富汗人的生命真是doesn’t matter。

如果美國當阿富汗人的生命這麼doesn’t matter,為何當初會為了阿富汗人民能過更美好的生活就不惜長期駐軍阿富汗?前後二十年間,美國死了約2,000人,花費了約二萬億美金,美國究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為了阿富汗的利益?

若果美國是不想阿富汗落在塔利班手裡,才把軍隊留在阿富汗,那為甚麼20年後,又親手把政權移交給塔利班?誰知移交後又立即制裁塔利班,說塔利班是邪惡政權;若塔利班真的是邪惡政權,美國又為何會把阿富汗人民的命運移交給邪惡政權?這一切只能是從美國的利益出發才說得通的,從阿富汗人民的利益出發是怎也說不通的。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摘录:- 中俄聯合聲明與民主理論創新 - 雷鼎鳴

 冬奧在京舉行,固然使人興奮,但若論對當今國際局勢的影響,普京乘冬奧之便訪華,中俄兩國發表了《聯合聲明》,也許更值得我們研判。


這份聲明的第一部份

便把重點放在民主理論與實踐上,為何一個涉及兩國戰略合作的聲明會如此「務虛」而不是「務實」?若細看內容,這段文字非同小可,一套新的民主理論,可挑戰傳統西方民主理論的雛形已然被勾勒出來,足可讓後世忙於辯論。在大國博弈中,硬實力銳實力當然重要,但若缺少了軟實力,也會十分吃虧,而軟實力中,自己制度的優越性是否得到認同會起很大作用,認同感又無可避免地要建基於一套完整理論。

《聯合聲明》中對民主提出了甚麼觀點?《聲明》第一部份開宗明義表明,「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這段說話已等提出挑戰:不是西方國家的一套才可稱為民主,中俄的同樣是民主。那麼民主的目標或定義若何?「民主是公民參與管理本國事務的途徑」,這與林肯的「民治」(by the people)並無重大分別;「旨在增進民生福祉」,這顯然與林肯的「民享」(for the people)一脈相承;「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這也可理解為林肯的民有(of the people)。由此可見,中俄聲明中民主的目標或定義與西方的一套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那麼西方或美式民主觀與中俄民主觀主要分別在哪裏?

眾所周知,西方或美式民主的核心是一人一票的投票機制,當然也有其他機制的配合,但一人一不卻是其核心。這個機制是否能達到「民治」、「民享」和「民有」,卻是另一碼子事,中俄兩國不見得相信西方的制度有此功能,就算在西方國家這些目標可以達到,也不見得這些機制或手段在中俄行得通或有不錯的效果。「各國人民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實踐形式和方式。」是否民主,「只能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

中俄不採用手段或機制來界定管治制度是否民主,那用甚麼標準?是用效果。聲明認為中俄的民主傳絀植根於千年的發展經驗,「受到本國人民廣泛的支持,體現了公民的需求和利益。」這觀點話中有話,西方民主徒重形式,若效果不佳,社會問題叢生,怎可能體現出民主精神的真諦?

這種角度,若在二、三十年以前提出,恐怕無甚說服力,今天則不同。西方形式主義的民主當中隱藏的缺陷已相繼浮現了出來。政客參與選舉,最重要是能否取得足夠競選經費或得到某些重要傳媒支持,選舉時要懂得甜言蜜言,每四年或五年開一些空頭支票,迎合到當時的思潮(可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便可。近日美國有學的研究也發現,大多數選民的利益,並沒有影響到政府的政策,反而少數利益團體更能左右政策取向。每幾年一次的選舉及換人,也使政策缺乏連貫性,例如奧巴馬推動了個TPP架構,特朗普一上台便把它廢掉,美國過去簽過的各種國際協議也有此下場。但最使人對西式投票制度失去信心的是為何可以選出特朗普此等奇葩及約翰遜此等大話精?我們若再看看西方國家領袖在執政一段時候下的支持率,常會慘不忍睹,拜登「只得」百分之五十六的人認為他做得差勁,約翰遜卻足有百分之七十三的人認為他不行。反觀中國,國際上的民意調查卻發現百分之九十三至九十五的中國人民滿意政府。如此的結果,美國有何理據認為自己的一套優越?

經濟學中的「社會選擇」理論多年前已指出,一個獨立生存或運作的個體,是不需要民主制度的,例如流落荒島的魯賓遜自己會管自己,民主毫無意義。但假如一個群體要作出一個集體決定,例如一個鄉村要不要大家集資建一道橋,那麼民主便有意義。當前世界各國有自主權利決定如何管理自己的國家,只要其政策不涉及侵犯別的國家的自由,別國又有個理據可把自己認同的制度強加於人?《聯合聲明》中特別反對這種作風,認為這是對民主的背叛。這個說法符合現代經濟理論。在社會選擇理論中,獨裁者是如此被定義的:假設甲是A的選擇,而A選了甲後,那麼A便是一個獨裁者。按此定義,美國在國際關係上便是一個獨裁者。她認為只有她的制度才對,不接受她制度的,可被轟炸,也被其挑起顏色革命政府被推翻掉。這不是獨裁是甚麼?《聯合聲明》中指出這是背叛民主,並無說錯。但西方國家常會用雙重標準看事,要她們承認此批評,難矣哉!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摘录汤先生文章: - 中國為世界建做一艘新諾亞方舟

 

中國為世界建做一艘新諾亞方舟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22年2月5日

  兩年前武漢爆發新冠病毒,香港封城,香港人是全世界最可憐,國內人可以由廣東去新疆,台灣人由台北去高雄,澳門可以入珠海,而香港人只能留在香港,邊度都唔可以去,就算連我自己都有多少英雄被困筲箕灣,未知何日上中環感覺,不過,我做過一些調查,發覺贊成繼續封關的人比開關的多很多,大約八二之比,所以香港政府沒有解封的壓力,如果香港是靠旅遊業,現在一定有市民示威遊行,要求政府開關,老實說,香港沒有解封主動權,一切要待中央政府拍板,我相信離開解封的日子不遠,快則在冬奧之後,慢則在今年內一定會解封。

  有專家話,新冠的最新病毒Omicron ,殺傷力弱,傳染力強,就算確診都好似流感,唔食藥都會自動好返,所以,全世界應該解封,但亦有專家話,新冠不同流感,不是支氣管病,而是肺病,確診之後有什麼後遺症,大家現在都未知,雖然話會自動好返,萬一在幾個月之後發覺個肺花了,就會很大件事,英國亦在市民強烈要求下,首相約翰遜才宣布解封,他日有確診者出事,英國市民就唔好怪首相。

  以往專家提倡的是群體免疫,現在是與病毒共存,代表解封是有一定風險,但世界是要運行,如果唔解封影響可能會更大,兩者取其輕,解封亦不失是一個辦法,在英國解封之後,解封矛頭就指向中國,就算IMF總裁亦話,中國清零政策是成功,但如果繼續清零,不但中國會受到損失,甚至全世界都受到損失,所以,中國應及早解封,IMF總裁不知道,中國對於解封取態,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現在這個世界是好似一架殲-20戰機,雙引擎發動,任何一個引擎失效,另外一個引擎仍然可以令戰機飛行,甚至可以戰鬥,但如果將兩個引擎合而為一,速度可能更快,但如果失效,就會以大角度墮機,如果中國在未有萬全之策下解封,確診數字上升是必然的事,假如新冠病毒再次變異,變得殺傷力更強,更易傳染,到時全世界就會束手無策,甚至會怪責中國政府解封。

  其實,所有國家應該支持中國政府為這個世界建做一艘新諾亞方舟,如果新冠病毒再次轉強,令到全世界生產力下降,糧食供應不足,這個時候還有中國可以肩負起照顧全世界這個重任,但新冠病毒如果專家所料,慢慢變弱,與人類共存,中國所做的工作就好似陸地建方舟,如果沒有大洪水就白費了,損失亦由中國承擔,所以,點解要中國強行解封,除非歐美國家知道與病毒共存是慌言,一定要拉中國落水。